中医理论:病机之气血失常

气血失常,概括了气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生理功能的异常,以及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常等病理变化。

人体的气和血流行于全身,是脏腑、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。如果气血失常,必然会影响及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,而导致疾病的发生,所以《素向•调经论》说:“血气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。”但是,气和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,因此,脏腑发生病变,不但可引起本脏腑的气血失常,而且也会影响及全身的气血,从而引起气或血的病理变化。所以,气血失常的病机,同邪正盛衰阴阳失调一样,不仅是脏腑、经络等各种病变机理的基础,而且也是分析研究各种临床疾病病机的基础。

气的失常

气的失常包括:由于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散太过而致气的不足、气的某些功能减退、气的运动失常等。前两者多表现为气虚,后者则为气滞、气逆、气陷、气闭和气脱等气机失调病理变化。

气虚  气虚,系指元气耗损,功能失调,脏腑功能衰退,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。形成的原因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,或后天失养,或肺脾肾的功能失调而致气的生成不足。也可因劳倦内伤,久病不复等而致。如:精神萎顿,倦怠,四肢无力,眩晕,自汗,易于感冒等,都是气虚的具体表现。

由于气和血、津液的关系极为密切,因而在气虚的情况下,必然会影响及血和津液,导致血和津液的生成不足,运行迟缓,或无故流失,从而引起血和津液的多种病变。

气机失调  气机失调,是指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的气滞、气逆、气陷、气闭和气脱等病理变化。

升降出入,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,是脏腑经络、阴阳气血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。

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,脏腑经络以及气血阴阳的相互关系,无不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维持着相对的平衡。如:肺的呼吸和宣发肃降,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,心肾的阴阳相交、水火既济(心火下降,肾水上升),以及肝主升和肺主降等等生理功能之间的协调平衡,都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正常的具体体现。气的升降出入异常,则能影响脏腑、经络、气血、阴阳等各方面功能的协调平衡。若气机失调,可涉及五脏六腑、表里内外、四肢九窍等各方面的多种病变。一般地说,气机失调可概括为:气滞(气的流通障碍)、气逆(气的上升运动过强或下降运动不及)、气陷(气的上升力量不足或下降力量过强)、气闭(气的外出受阻)和气脱(气不内守而外脱)等。兹分述如下:

(1)气滞 气滞,即气机郁滞不畅。主要由于情志内郁,或痰、湿、食积、瘀血等阻滞,影 响到气的流通,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,从而导致某些脏腑、经络的功能障碍。气滞于某一局部,可以出现胀满、疼痛,甚则引起血瘀、水停,形成瘀血、痰饮等病理产物。由于 肝升肺降、脾升胃降,在调整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,因此,气滞不仅能见肺气壅滞、肝郁气滞,或脾胃气滞,而且,肺、肝、脾、胃等脏腑功能的障碍也能形成气滞。

 (2)气逆 气逆,为气机升降失常,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。多由情志所伤,或因饮     食寒温不适,或因痰浊壅阻等所致。气逆最常见于肺、胃和肝等脏腑。在肺,则肺失肃降,肺气上逆,发为咳逆上气。在胃,则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,发为恶心、呕吐、暖气、呃逆。在肝,则肝气上逆,发为头痛头胀,面红目赤而易怒。由于肝为刚脏,主动主升,而又为藏血之脏,因此,在肝气上逆时,甚则可导致血随气逆,或为咯血、吐血,或壅遏清窍而致昏厥。故《素问• 生气通天论》说:“大怒则形气绝,而血菀于上,使人薄厥”。

一般地说,气逆于上,以实为主。但也有因虚而气上逆者。如肺虚而失肃降或肾不纳气,都可导致肺气上逆;胃虚失降也能导致胃气上逆。这都是因虚而气逆的病机。

 (3)气陷 气陷,是气虚病机的一种,以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。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,全赖于气的正常升降出入运动。所以,在气虚而升举力量减弱的情况下,就会引起某些内脏的下垂,如胃下垂、肾下垂、子宫脱垂等。由于“人受气于谷”,气生化于脾,脾主升,而脾胃又为气血生化之源,所以在脾胃气虚时,更易导致气陷,故气陷常称为中气(即脾胃之气的合称)下陷,还可伴见腰腹胀满重坠,便意频频,以及短气乏力,语声低微,脉弱无力等症。

(4)气闭和气脱 气闭和气脱,都是以气的出入异常为主的病理状态,其临床表现多为厥、脱等重证。

气闭,多由于浊邪外阻,或因气郁之极,甚至气的外出亦为所阻,从而出现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。例如,触冒秽浊之气所致的闭厥,外感热病过程中的热盛闭厥,突然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等等,其病机都属于气的外出受阻而致气闭。

气脱,多由于正不敌邪,或正气的持续衰弱,以致气不内守而外脱,或因大出血、大汗等气随血脱或气随津脱而致气脱,从而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。气脱实际上是各种虚脱病变的主要病机。

 1/2    1 2 下一页 尾页

Tags:病机 气血失常
alert icon
声明:
本站内容除特别署名外均整理于网络,仅供学习和参考。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、全面或最新。网站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。我爱中药网提醒您,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Ad Here!

发展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

By:admin

什么是八纲辨证

By:admin

中医基础:气

By:admin

《黄帝内经》

By:admin

中医学之“阴阳”

By:admin